查看原文
其他

提升生命意义的有效手段

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1-06-05

(配图摄影 by 辉友Jing)

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周期内的意义感。而提升生命意义的有效手段,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更高密度的意义感。这种追求可以变成每天的习惯。

最近家里添置了一台很小巧的投影仪,原本用它的原因是因为随着孩子逐渐长大,不可避免的要看电视。

他特别喜欢看玩具汽车视频和舞蹈视频,虽然每天只看30-40分钟,但是我们还是担心看电视对孩子眼睛有伤害,所以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替代电视机。

我们研究了激光电视(超短焦投影)及OLED电视,最后选了一个小巧的投影仪,到家安装好之后发现远超预期。自动对焦和矫正投影画面让投影仪使用起来很方便;亮度够,且只要拉上窗帘,就可以轻松投射出超过100寸电视的效果;内置音响效果不错,无需外接音响。

本以为只是给孩子白天偶尔看的,但没想到这台机器反而成了我们每天晚上看电影的利器。

看了一段时间之后,发现了投影和电视最大的不同在于:投影多与电影相关,而电视多与娱乐节目、电视剧相关。电影强调沉浸感而电视剧不强调。

在看电影的2小时内,你完整的体会到什么是意义感,而在如果花同样的时间看电视,你的感受是「2小时过去了,不知道干了啥,期间电视开着有点响声」。

同样是两小时的时间,但是留在生命里的意义感完全不同。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决定:后续要多看电影,少看电视。

对电影而言,有时长限制,必须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讲完一个故事。而电视剧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时长限制,而且会为了延续而延续。

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看美剧Lost(迷失),刚开始看还觉得挺有趣,每一集看完都忍不住期待下一集。但是看多了之后发现,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极大的侮辱。只要编剧乐意,这个小岛可以不断的变出新的人物,演绎新的故事。这种为了延续而延续的叙事逻辑让人无法接受。

从电影和电视剧的对比上,我们能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:但凡有意义的事情都有时间限制,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反倒能追求事物的意义。

与之对应,那些没有太多意义的事情反而缺少时间限制,在看似无限的时间内我们将失去焦点,也无法追求意义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对绝大多数人而言,长生不老其实是一种灾难。

所以,如果你想拥有更长的生命,首先要确保自己有更宏大的个人梦想,这个梦想的范围远大于你个人的原有领地。

简言之,梦想必须大于生命,我们才能让生命充满意义。

另外,限制时间也是提高意义感的重要方式。

2020年疫情期间,很多人在家办公,发现虽然省去了每天通勤的时间,但是感觉更累了。其核心原因在于缺少限制「工作时间」,工作与生活之间缺乏明确的界限。

从最终效果看,很多人用了更多的时间,但干了更少的事情,而且效果不如工作场合,所以最终个人满足感是下降的。

当然,如果长期在家工作,可能会逐步克服这一点,比如通过限定工作时间,逼着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和固定的时段,高效的完成更重要、更有价值的工作,从而让这一天的意义感和满足感更强烈。

从上面的思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管理的不是时间,而是意义。

总结成一个公式便是:意义密度 = 意义 / 时长

提升意义密度的有效方法包含两个方向,一个是限制时长,另一个是增加意义感。而日常生活中有效的手段往往同时包含这两个要素,比如上述从看电视到看电影的切换。

希望上述思考能带给大家启发。

相关文章:每一天都有其意义

上一篇:择业的第一性问题


这篇文章,是从我日常的碎片化思考中拓展出来的。我每天会在工作生活之余产出少则一两条,多则七八条的碎片化思考,并且将这些思考发在朋友圈以及辉哥奇谭知识星球。

启发我思考的,可能是生活中经历的小事——比如这次购置投影仪,可能是与同事朋友的一次对话,可能是看过的一本书籍。我会一边经历,一边思考,一边输出——这是我的常态。

我没有设置分组发送,也不怕「刷屏」,因为我相信自己分享的内容是对他人有价值的。也经常有朋友以及辉友向我反馈,会在不经意间被我「启发」到。有的朋友还会通过发红包的方式对我表示感谢。

如果你也想「围观」我的碎片化思考,欢迎加入「辉哥奇谭知识星球」。

如果你也想向我一样持续输出自己的观点,又不想在朋友圈刷屏,欢迎在知识星球发表你的看法。这里都是积极的、希望通过行动来改变自己的辉友,你不会感到孤独。

加入方法,扫描下方二维码。

我在星球里的碎片化输出

辉友的反馈

点击「阅读原文」

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

跟辉哥以及10000+辉友一起

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

(请续费会员也点击「阅读原文」完成续费)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